專業壓克力加工與壓克力代工,兼顧精度為您的產品質感加分

世弘壓克力有限公司,自民國七十六年創立以來,致力於打造最優質的壓克力製品加工及成型製作。

憑藉多年來的「用心服務、技術服人」精神,我們秉持誠實互助的經營理念,奠定穩定成長的基石,並在各行各業贏得了卓越的口碑和信譽。

民國八十八年,世弘壓克力新廠落成後,我們迅速投身於壓克力電腦通訊、光電周邊產品等3C產業製品元件的開發與生產。在電子大廠的協助輔導下,我們特別引進了雷射切割機、CNC立體彫刻機、電腦數控彫刻機及鑽石刀修邊機等先進精密設備,成功拓展至廣告和電子產業。

如今,我們秉持前瞻視野,致力於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並以不懈追求卓越的企圖心,保持專業、認真負責的態度,竭誠為您提供最佳服務。我們熱切期待您的光臨與聯絡,讓世弘壓克力成為您事業成功的最佳夥伴!

壓克力加工的專業性

壓克力加工是一個涉及多種技術與過程的領域,旨在將原始壓克力材料加工成精美的產品。以下將詳細介紹壓克力加工的過程及其技術特點,包括CNC加工、雷射雕刻、攻牙/金屬牙套以及壓克力黏合等。

壓克力加工的過程通常分為幾個步驟:開料、切割、雕刻、打磨、拋光和黏合。開料是將壓克力板材按照所需尺寸進行裁剪;切割則是通過機器將裁剪好的壓克力板材進一步切割成所需形狀。

CNC加工技術

在切割過程中,CNC加工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是一種利用電腦控制機械進行精密加工的技術。

CNC加工能夠根據設計圖案自動創建高度精確的壓克力零件,並且具有高度重複性和一致性,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精度。

我們的壓克力CNC作品

 

雷射雕刻技術

雷射雕刻是另一種常用的壓克力加工技術。它利用高能雷射束在壓克力表面進行雕刻,通過移除材料來創建所需的圖案或文字。

雷射雕刻具有高精度和細節表現力,可製作出精美的壓克力產品,如標牌、獎牌和擺件等。

我們的雷射雕刻作品

 

攻牙/金屬牙套加工

攻牙/金屬牙套是壓克力加工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攻牙是指在壓克力零件上加工出螺紋,以便與其他部件固定。

金屬牙套則是一種用於加強壓克力螺紋部分的金屬配件,通常用於提高結構強度和耐用性。這些技術確保了壓克力產品能夠穩定地組裝和使用。

我們的攻牙/金屬牙套作品

 

壓克力黏合技術

壓克力黏合是壓克力加工的最後步驟,用於將各個部件連接成一個完整的產品。壓克力黏合涉及專用膠水和特定的黏合技巧,以確保接合處強度和美觀。選擇合適的壓克力黏合劑對於提高產品的整體品質和使用壽命至關重要。

在壓克力黏合過程中,需要注意幾個關鍵因素。首先,選擇適合壓克力材料的黏合劑,能確保接合處具有良好的附著力和耐用性。其次,壓克力表面需要進行適當的清潔和去油,以提高黏合效果。最後,控制好黏合劑的用量和黏合壓力,可確保接合處無縫並且無殘膠。

我們的壓克力黏合作品

在選擇壓克力加工廠時,應詳細了解其技術水平、設備配置和質量控制流程。只有選擇具有一定實力和信譽的壓克力加工廠,才能確保產品達到理想的效果。同時,與壓克力加工廠保持良好的溝通,確保您的設計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和實現,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滿意度。

無論您的需求是製作精緻的展示架、獨特的標誌標牌還是實用的家具,專業的壓克力加工技術都能為您提供最佳解決方案。選擇專業的壓克力加工廠,讓您的創意和設計成為珍貴的現實,同時也為您的企業或個人品牌增添獨特的魅力。

 


臺北鐵氟龍(PTFE)加工推薦世弘作為壓克力加工領域的專家,我們強烈建議您在挑選壓克力加工廠時,仔細研究其技術實力、設備水平以及質量監控機制。僅當您選擇具備專業能力並且信譽良好的加工廠時,才能保證產品質量達到預期標準。此外,保持與加工廠的密切溝通以確保您的設計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體現,進而提升產品品質和客戶滿意度。新竹壓克力加工推薦

無論您的需求是打造精美的展示架、獨具特色的標誌標牌,抑或實用的家具,專業的壓克力加工技術始終能為您提供最優質的解決方案。選擇專業的壓克力加工廠,將您的創意和設計轉化為珍貴的現實,並為您的企業或個人品牌注入獨特的吸引力。三重雷射雕刻PC加工推薦

大自然的奇妙 文/王永禛 星期六中午,我和爸爸吃完午飯就匆匆忙忙地來到市體育中心。同學們,你們知道我為什么要去體育中心嗎?那是因為我們這周的小記者活動就是到體育中心參觀礦物寶石。 我們在展廳門口排好隊,在講解老師的帶領下,走進了礦石展廳。展廳入口處,我看見了一尊很像佛像的文石,文石上還掛了一串佛珠哩。接著我們又進入了一個房間,一看,哇!桌子上擺著我一時半會兒數不清的“菜”,仔細一看,這里面還有我最喜歡的五花肉呢!我又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哦!原來這些“菜”都是用石頭做的,真是太逼真了,害我口水都流出來了。講解老師告訴我們,這個“滿漢全席”是由108道“菜”組成的,盤子里的菜都是象形石。然后,我們來到化石展區,第一種化石我看了看,當時我以為這是蓮花的化石,經過老師的講解后我才知道,這種化石叫做海百合化石。第2種化石是魚龍的化石,它是外形像魚,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動物…… 經過這一次參觀我見識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從自然中學哲理 文/周倩 走進自然,享有無限風光;親近自然,領悟生命真諦;師法自然;感悟人生道理。 草的哲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草的堅強。沒有花香,沒有樹高。只有那青翠可人的綠外套;沒有百合的亭亭玉立,沒有玫瑰的阿娜多嬌,只有默默的無人知曉。這是草告訴我要在平凡中做人,在堅強中長大。“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是草告訴我要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堅韌的毅力。 葉的哲理 葉,樸實自然。“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葉的無私奉獻精神。“書中夾紅葉,紅葉顏色好,請君隔年看,真紅不枯槁。”這是葉的堅持,雖然干了,依舊紅艷。同時,也是葉教會我堅強、執著。更重要的是,它也教會我在平凡中生活,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一片葉就是一個整體,葉雖落了,但是它已經把所有的一切給了別人。同時,葉子飄落離開大樹,也是向人一樣離開母體。一樣的葉子終究要離開大樹,一樣的人也要適應社會。 竹的哲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是竹子告訴我的執著,堅韌不拔。他讓我懂得只要執著不變,下一站就是我要的天堂。同時,竹更顯得清雅。陶淵明“識迷途其為遠,覺今是而昨非,”竹傲然挺拔,他告訴我做人是要堂堂正正,挺直腰桿。竹一節一節地生長,又教會我人生的進步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 讓我們一起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師法自然,從自然中感悟真諦,從自然中學習人生道理。 與自然共舞 文/顏加洪 清晨,山村的空氣還有一些清涼,可是金色的陽光已經撒滿了山間。翠綠的山林變得金光閃閃,那些綠葉上的小水珠是那樣璀璨明亮,還不時反射出絢麗的七色光,我覺得他們太可愛、太迷人了,一點也不遜色于珠寶店里的珍珠瑪瑙。 那些樹兒,花兒,草兒們剛睜開睡眼,就迫不及待去盡情地沐浴著陽光,吮吸著雨露,暢快地呼吸著純凈,新鮮的空氣,我多想成為他們的一員,像他們一樣置身其中,盡情享受這大自然的饋贈。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靠近他們,用手撫摸、用嘴唇親吻,用鼻子對著他們呼吸,他們似乎也知道我是他們的異物同類,偷偷地對我笑,我知道他們已經開朗、愉悅地接受了我的友好表示。 沉浸其中,我頓覺和他們已經融為一體,清新,爽朗,舒心,愜意……說不盡的美妙感受盡在其中。不知不覺中,我聽到了一聲鳥叫,接著是兩只,三只……不多時,各種各樣的鳥叫聲匯成了歡樂的大合唱。 那些樹兒、花兒、草兒們似乎吃飽喝足了,受到這純正悅耳的天籟之音的召喚竟然一下子全都精神飽滿地挺直了腰桿,擺出了優雅的舞姿,一陣微風吹來,他們紛紛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風似乎特別來助興,一陣接著一陣,他們隨著風自由自在地搖啊,擺啊,扭啊,跳啊,多有節奏,多有韻味。 不一會,鳥兒們也加入了舞會,有的在樹枝上點頭、踱步,像在學紳士走路;有的從一棵樹上輕柔地飛到另一棵樹上,還會對你回眸一笑;有的在樹林頂尖盤旋飛舞……他們的表演實在太精彩了,難道他們不像技藝超群的舞蹈大師嗎?音樂的節奏越來越歡快,我也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調,手舞足蹈起來。 清風徐徐,樂音綿綿,舞姿翩翩,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只有和諧,只有優美,只有深深的陶醉。 與自然為友 文/張瑞姚 神奇的造物主創造了一幅幅美麗的作品:一棵棵高大蒼勁的樹木挺拔地站立在巍峨的高山上,一株株五彩繽紛的花兒在風中搖曳著,一塊塊蔥綠的農田隨意地裝點著原野,一道道小溪歡唱著流向遠方。 有時,寧靜的天空中也會出現陰霾,伴隨著閃電,頃刻間,豆粒大的雨珠滾滾而落。千萬別惱,這不是惱人的雨絲,而是滋潤大地,喚醒一切生靈的源泉。大地蘇醒了,生命的又一個征程開始了。 森林里,小動物們自由自在地玩耍,小松鼠、小兔子、小蚱蜢、小老虎在玩捉迷藏,一縷縷溫暖的陽光,像金色的絲綢照耀著它們,微風輕撫它們的面頰,一串串笑聲驚醒了熊寶寶,它們揉揉惺忪的睡眼,也開心地加入了游戲。 美麗的自然孕育了人類文明,人類的發展離不開自然。人們的衣、食、住、行都來自大自然,沒有自然的恩賜,人類就喪失了生存的可能,而沒有了人類的呵護,自然也變得了無生機。所以,人與自然應該相互依存,相互信賴。然而,由于人們無限制地開采自然資源,破壞了生態,導致人與自然之間產生了深深的矛盾,那一片片裸露的荒山、那一棵棵被攔腰切斷的大樹,都見證了人類的貪婪。自然在呻吟,它們要吶喊、要反抗,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對抗人類對它們所犯下的罪惡。地震、火山、海嘯就是自然對人類的抗爭。 森林逐步消失,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正日漸猙獰,它不時地報復著人類對它的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受到了極大的危害,人們開始反思,人與自然為什么不能像以前一樣和諧相處?人類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自然。 痛過方知什么叫珍惜。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只有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大自然才會重新煥發光彩。 當有一天,藍藍的天、白白的云,人們在自然的懷抱中自由生活,而自然也笑瞇瞇地看著自己創造的生命時,美麗就是定格的神話。 在自然音樂中沉浸 文/盛麗秀 有一段時間,可能是用眼過度,當看書或盯著手機屏、電腦屏的時候眼睛會很疼,醫生給開了眼藥水,讓按時點滴,并囑咐避免用眼過度。當突然間不能看書、玩微信,日常生活的閑暇便顯得百無聊賴,于是我戴上了耳麥,有時倚在沙發或躺在床上閉上眼睛聆聽音樂。音樂可以療傷,可以遣散寂寞,可以在其中安頓自己,有時在音樂中冥想遐思,靈魂仿佛進入一個世外桃源。 那段時間,我一直聽一個人的音樂,幾乎著迷。是一個愛好音樂的朋友給我推薦的系列音樂專輯,創作者是加拿大自然音樂大師吉布森,他的作品是那樣適合傾聽!吉布森出生在尼亞加拉瀑布附近的一村莊,因他對藝術的敏感度、對自然的熱忱使他的音樂純凈、空靈而舒緩,并具有畫面感。在他的音樂中可傾聽到涌動的海浪聲,嘩嘩的流水聲,還有拂動的清風聲和美妙的鳥語聲,其中那部《雷暴》更是傳神,那來自遙遠天邊的隆隆的雷鳴之聲貫穿著時空,而在漆黑的夜里,伴著暴雨的聲音還能聽到遠處傳來悠揚的長笛之聲,無論電閃雷鳴有多狂莽,那個悠悠的聲音依然如故,靜靜地送入耳中……有人說吉布森創作了頂級的大自然音樂,他讓人拋開城市的喧囂和噪音,只讓人專注聆聽大自然最生動最美妙的聲音。 吉布森畢生忙于錄制大自然的聲音,他走遍了世界各地,從澳大利亞雨林到愛琴海邊的圣托里尼島,從新英格蘭海峽到北極,從海豚之聲到風之聲,從滋潤的雨再到雷暴,他的音樂幾乎涉及了世界上所有最美妙的聲音。而由他創立的Solitudes公司是自然音樂第一品牌,在1994年,也就是他72歲那年,獲得加拿大最杰出公民的殊榮。 吉布森以歲月與努力創建了“自然聲音圖書館”,在音樂中,輕靈的鋼琴、吉他、貝司和鼓與純凈自然的水流鳥鳴聲融合在一起,令人仿佛置身于多彩而幽靜的山谷,遼闊的海灘,享受天地自然的美好與和諧,使更多被壓力和焦慮所包圍的人們享受到音樂的天籟之聲,給他們心靈以撫慰。 自然的情懷 文/程文蘋 我母親經常說,如果有那么幾間平屋,有一片自己的園地,自己種點兒菜該有多好。她這田園牧歌的愿望因為年紀跟體力恐怕是很難實現了。早上起來讀《浮生六記》:“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游計也”。突發奇想,何不拉母親去近處田野里轉轉。 實話說天公并不作美,秋深氣寒,戾風獵獵,撲面生痛、發絲亂纏,但不足中美的是陽光充足,這就足夠。我們沿著茶山路北行,過正澗,穿隧洞,奔青楊,沿路村莊零零落落,樹木婆娑亂搖曳,田間地頭,河溝兩旁,皆是一片落葉鋪地。衰草殘菱,更顯晚秋之情。麥苗已經有幾厘米高,在枯野里泛著深綠,這使我忽然想起陶公詩句: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其實并不是只有寫詩的人才產生詩,應該所有人的情感中都具備詩情。不管什么時候、什么地域、什么人生,有些詩意的人,他看什么都是有詩意的。我母親就是這樣的人,而我又絕對遺傳了她的特質。 一個農村孩子無論在城市生活多少年,就算樣貌與談吐再無鄉村的影子,但是夢中情景卻往往總是出現老家那老屋、老院、老塘灣。全是左鄰右舍與家養的牛、豬、雞、鴨、鵝組成的人間世相。記憶已經成了醬油一般的黑色,那種歲月的腌漬至今讓我印象深刻。所以無論什么季節,只要一到鄉村我就興奮異常。我任憑齊膝高的野草來回拂掃我的臉,貪婪的嗅著干草的芬芳,就像秋天的靈魂的味道。就像我的小時候的味道。我帶母親去老鄉的葡萄園,就是為了今年最后那一串的玫瑰,哇!好甜! 多接近大自然,精神就會松動吧。每當從大自然的懷抱返回來的時候,就像進行了一次沐浴似的爽快。這是精神的沐浴。我是多么喜歡這鄉村的田野,這淳樸的自然。她在我的眼里,比皇家園林,比名山大川,不知要美多少倍呢。如果能夠讓我時常的在這里獨自呆上片刻,身心就是很大的愉悅。 人生最珍貴的東西往往都是免費的:時間、陽光、空氣、水、風……還有……愛! >>>更多美文:好文章

二哥劉修悌右手沒有食指,那食指哪兒去了?被他自己剁掉了。二哥為什么要剁掉右手食指?為了逃避抓壯丁。 從記事那天起,我感到最恐怖的事,莫過于鄉保長帶著人半夜破門抓壯丁。 國民黨政府開始抓壯丁時還講“五丁抽二”“三丁抽一”“獨子不抽丁”,可當解放戰爭形勢對國民黨軍越來越不利,他們需要的炮灰越來越多時,從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男人,凡是他們能抓住的,見一個抓一個。那時每隔幾天,鄉保長就帶著保丁,半夜三更將屋子團團圍住,有的保丁上前“咚咚咚”踹門,有的保丁高聲吼叫,“別讓跑了!別讓跑了!”有時還“啪啪啪”地朝天放槍,弄得雞飛狗叫。抓住了的,一繩子捆起,押到縣上;沒有被抓住的,下次再接著抓。而被抓的壯丁,活著回來的很少。 那時我們家人丁興旺,家里又沒什么靠山,無疑就成了“抓壯丁”的重點戶。幾個哥哥中,劉修孝、劉修義早已被抓走,剩下的幾個哥哥為了不被抓壯丁,有的躲進了萬源的深山,有的跑到了開縣的碼頭扛麻包,二哥劉修悌則躲進了離家十來里遠的一個山洞中。 總在山洞里藏著也不是辦法,地里的活干不了,還得家里送水送飯。如果有壞心眼的人為了得賞錢向鄉保長“點水”,鄉保長帶著保丁堵住洞口,很可能被逮個正著——我們那一帶因被人“點水”而被抓走的壯丁可不止一個兩個。 或許是二哥在山洞里躲煩了,那天清晨,他早早地回了家。 二哥一到家,就與二伯娘(二哥母親)在堂屋里嘀嘀咕咕,二哥說什么,我一句都沒有聽清,只聽見二伯娘邊搖頭邊說“要不得!要不得!”見二伯娘搖頭,二哥就又對著二伯娘嘀嘀咕咕,似乎是在說服二伯娘,直到二伯娘不再搖頭。他們商量的是什么事,我當時一點都不知道。 太陽快要下山了,二伯娘黑沉著臉對著磨房的門,向我努了努嘴,說,“你去看看二哥在做什么?” 磨房是專供磨面的一間屋子,在正房和右廂房拐角的地方。 我懷著好奇,偷偷溜到磨房的門口,伸頭往里一看,只見磨盤上放了一個菜墩,一把菜刀,還有一卷洗干凈的碎布,地上放了一個撮箕,里面裝著草木灰;二哥正右手握成拳頭,將食指伸在菜墩上,左手拿菜刀在食指上比來比去,比了幾下,突然揮起刀向食指剁了下去!隨著一聲“媽呀!”的慘叫,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二哥的右手食指飛下了菜墩,飛出了磨盤,落到了地上,血如從我玩的竹水槍里噴出的水一樣,從食指的斷裂處“哧哧哧”往外射!磨盤上、二哥的衣服上,眨眼間都是血!二哥扔掉菜刀,用左手一把捂住右手掌,彎腰蹲到地上! 二伯娘顯然早知道二哥要干什么,聽到二哥“媽呀”一聲,飛一樣沖進磨房,用早就準備好的那卷碎布幫助二哥捂傷口。那怎么捂得住?情急中,二伯娘將二哥的右手一下杵進撮箕里的草木灰中,半撮箕草木灰很快被血浸透! “使勁把右手捏住!我去喊幺姑爺來!”見二哥傷口的血止不住,二伯娘對二哥吼了一聲,邁開一對尖尖小腳顛顛朝屋子旁邊的山包上跑,我也跟在二伯娘的身后奔出了磨房! “幺姑爺!快來喲!劉修悌把手指拇砍掉了!”幺姑爺叫楊織民,是當地唯一的醫生,家離得近,聽到二伯娘的喊聲,如同后面有人拿根大棍棒追趕著一樣,跑步而來。 二哥還是蹲在地上,正用左手捏住右手的手腕,臉如死灰,微微瞇著眼睛,快要昏死過去。 幺姑爺不愧是醫生,見過大世面,他跑進磨房,打開藥箱,拿出一條布帶,在二哥的右胳膊上纏了幾圏,幫助止血。見二哥傷口的血流得緩慢了些,又把二哥扶起來,攙進堂屋,讓他躺在一把竹涼椅上,再用溫開水慢慢將二哥沾著草木灰的右手擦洗干凈,又將斷指處敷上他調制的一些藥膏,裹上紗布,還讓二哥吞服了一大把藥丸子。 “我的那指頭呢?”在幺姑爺處置傷口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二哥都咬著牙巴骨沒講一句話,當血止住,把藥丸吞了,二哥說的竟是這么一句話。 二哥從死亡線上撿回了一條命,沒關心自己的未來,沒有對救治他的幺姑爺表示感謝,而是關心那已經離他而去的右手食指! “沒管它,是不是還在磨房的地上?”二伯娘說。 家里喂著貓和雞,饞嘴巴貓兒會不會聞著血腥把那失去了生命的指頭當一塊肉嚼了?到處找食的雞會不會把那節指頭當成一條蟲給啄了? “還在,還在。”二伯娘舉著桐油燈盞到磨房,很快就回來了,將一只小碗遞到二哥面前,碗里放著二哥的右手食指。 那個指頭皮膚是黃的,與手掌斷離處的肉是黑的,比筷子粗不了多少的指骨也烏黑烏黑。那節脫離了生命的指頭顯得要多丑陋有多丑陋,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它在地上躺了五六個小時,沒有被貓嚼雞啄,真乃萬幸。 二哥兩眼定定地瞪著碗里的那節指頭,沒再說一句話,兩行淚水卻無聲地倏倏滾落,把胸前的衣服打濕兩大片! 這節指頭是從二哥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這輩子二哥永遠失去了它。一個大男人,連自己的一根指頭都無力保護,二哥似乎要用淚水對自己的無能給予無情的譴責。 “先用酒精泡泡,再用石灰漬上。”幺姑爺知道二哥要保存這節指頭的心愿,給小碗里倒了一點酒精,然后又在碗里放了兩把石灰,將指頭埋進石灰中。幺姑爺整整守了一夜,天大亮了,等二哥躺在涼椅上發出了均勻的鼾聲,才吃了二伯娘給他做的一碗雞蛋掛面,背著藥箱離去。 當二哥將自己右手的食指一刀剁掉后,他就從一個身體健全的人變成了一個身體有殘疾的人,因為右手沒了食指,不能再扣動步槍的扳機,二哥從此再沒鉆山洞躲抓壯丁。 二哥由此大病了一場,好長一段時間,他那臉都蠟黃蠟黃,而且一輩子似乎都沒有再胖起來,一直就那么干瘦干瘦,臉小得只剩三根指頭那么一溜溜寬。我敢肯定,這與二哥剁掉右手食指,失血過多有關。據說二哥將那節被剁掉的指頭一直保存著,直到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他還端出那個裝著他右手食指的小碗,端詳了好半天。 那是1948年的冬天,我滿了4歲,其他的事沒有記住,唯有二哥剁掉指頭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一輩子都無法褪去的印痕。他右手的傷口一直在我的眼前哧哧噴血,那像蠟一樣黃的斷指一直在眼前閃動。好多個晚上,我都惡夢不斷,甚至夢見二哥剁掉的不是他自己的右手食指,而是把菜刀對著我的手,呼一下剁了下來,嚇得我大吼大叫,從夢中驚醒,身上大汗淋淋。 >>>更多美文:人生故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剛上小學。在我的記憶里,我家除了我們的課本,就是一些小人書,基本上沒見過別的書籍。記得那是個嚴寒的冬夜,外面風雪交加,父親裹著一件黑色的舊棉襖,披著一身雪花從大隊部回來。他沒來得及抖落掉身上的雪花,就從棉襖里掏出一本書來。書已經很舊,封面和封底都沒有了,父親說書是他從一個知青那里得來的。我忙拿起來看,剛上一年級的我,只認識紅字,巖字還不認識呢。父親說這本書叫《紅巖》。 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只讀過三個月私塾,但父親聰明好學,也因為當時是村黨支部書記,工作之余他認真學習文化,識的字越來越多,后來就能讀書讀報了。 冬夜漫長而寒冷,封閉不嚴的窗戶里,擠進絲絲的寒風。社員們已進入貓冬狀態,父親不再那么忙了。一盞煤油燈,棗核大的燈火搖曳著,一注黑色的煤煙裊裊繞梁,中間坐著父母親,我們圍坐在一旁。父親手里捧著那本《紅巖》,母親納著鞋底。 讀《紅巖》是從父親把書拿回來的那個晚上開始的,從那以后的每個晚上,我們就安靜地圍坐在那盞煤油燈下,聽父親給我們讀書。有時候父親回來晚了,等得我們都打起了瞌睡,可一聽見開門的聲音,馬上就有了精神頭,不等父親坐穩,我就把書取來,放在父親面前。 父親的聲音低緩柔和,帶著磁性,引人入勝。在父親聲情并茂的閱讀中,幼小的我知道了書中江姐的堅貞不屈,成崗的視死如歸,許云峰的舍己為人,劉思揚出淤泥而不染的潔身自好,華子良為了革命而裝瘋作傻,雙槍老太婆的機智勇敢,尤其最后白公館志士們奮勇突圍的一章,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緊張得屏住呼吸,恨不得融入其間,為那些志士們搖旗吶喊。 外面北風呼嘯,室內一盞煤油燈,我們圍坐一圈,父親娓娓動聽的讀書聲,讓那些寒冷的冬夜充滿了溫情,充滿了書香味。正是父親為我們讀書的時光,促成了我愛讀書的好習慣。 上學后每年的清明節,去烈士陵園祭奠烈士,我都要代表班級發言。面對那些烈士墓,我就會想起父親給我讀的《紅巖》里的英雄們,好像長眠在里面的就是江姐,就是許云峰,就是成崗,我的發言就充滿了感情色彩與激情。 雖然那個時候還不諳世事,但卻從那本經典里知道了很多的革命道理,也深知一個共產黨人,為國家和民族奉獻精神的崇高與偉大。近年來,電視劇或者文學,掀起了再解讀“紅色經典”的熱潮,使得那些經典之作再放光芒。我慶幸早年聽過父親讀過《紅巖》這本紅色經典,對它的再度解讀,有了更透徹的理解。 如今,讀書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個夜晚都是我的讀書時光,但父親為我讀《紅巖》的那些個冬夜,依然是我最為懷念的日子,每每回味,似有芬芳的書味香漫延開來,滋潤著當下的讀書時光。 那本《紅巖》,我一直保存至今,書已泛黃,里面有了多處的破損,我非但沒舍得丟棄,反而成了我眾多經典書籍中的經典。它不僅是一本紅色革命書籍,更是一段美好時光的祭奠與懷念。 如果有人問我,活了半輩子,哪段時光是最值得懷念的,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是父親為我讀《紅巖》的那些冬夜。 >>>更多美文:情感日志

SH741CEVD1571E


三重雷射雕刻壓克力加工推薦
三重銑床加工推薦 》高品質攻牙/金屬牙套服務:提升壓克力製品的結構強度桃園CNCPE加工推薦 》客製化壓克力加工服務:為您的需求量身打造

arrow
arrow

    t99jiu45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